非常了得

为什么我非常喜欢看非常了得?

其实就孟爷爷主持的节目看来,非诚勿扰的知名度也远远超出了非常了得。
另外,就郭德纲来说,在看非常了得之前,对他印象并不深刻。

最开始听说郭德纲,我记得是从同学口中知道的,那时候的印象他就是个说相声的,好像说的还行,但我一段都没听过。

后来在网上看见这个叫郭德纲的人与周立波对骂,骂记者是妓女,绞进师父的遗产纠纷。
偶尔在朋友同学的调侃中听到了郭德纲相声的片段,比如「太快了,飙车啊」。

孟非也因为非诚勿扰刚小有名气,与乐嘉经常进入些娱乐头条。不过那时候我也是一集非诚勿扰也没看过。包括引起全国关注的马诺,宝马和自行车。

再后来,听说这两个与我生活毫不相干的人要一起做个节目。生活继续,仅此而已。

后来又过了好久好久好久,久到我也不记得有多久了。

人生际遇总是无法预料。

每年总要回老家两三次,每次都要单程八个小时。
实话讲,这八个小时是人生中最漫长的,归途总是如此。

之前都是想尽各种方法「熬」过这八个小时,最后修成正果。
终于,有一次出发前经过各种机缘巧合,在手机上下载了满满的非常了得,可能当时觉得两个光头也许会有点意思。

结果,这次的归途成为了人生中最轻松最快速最开心的一次。
一路上乐的对面的哥们直发毛。
我从来没看过这么无节操的节目。
存货都没看完就到目的地了。

文豪们总是擅长用悲剧抓住人心。其实快乐亦会成瘾。
此后一集不落。

非常了得的收视率也慢慢开始飙升。
如果故事继续这么下去,总是太过于平淡了。

也许是stakeholders觉得非常了得不温不火下去没多大意思,做出了一个非常失败的决定。
非常了得改版了。
现在很难说改版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但此前老孟就开始尝试突破。
总是特意打扮的与非诚勿扰不一样。
也许非诚勿扰压力太大,老孟便将非常了得当作减压阀。
非常了得的改版与老孟也脱不了干系。
刚改版的几期老孟与老郭玩的是特兴高采烈。
可惜,观众不买账。从此非常了得收视率跌出榜单。
也是因为这样,节目时间也被调整到非黄金时段。
越做收视率也越低,眼看节目也危险了。

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我也决不放弃。
如果故事没有转折,又会变得无趣。
改版之后追看非常了得只是不忍心放弃带给我这么多欢乐的节目,
权当是个纪念。

又改回原版了。
这种震撼是很难描述的。
从小到大,总是会亲眼看着喜欢的东西慢慢逝去。
玩具会慢慢零碎,衣服鞋子慢慢变小,再也无法见面的玩伴,无比熟悉的小花园,还有默默或者非默默喜欢的人,总是有人叫它物是人非,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你永远无法挽回这一切,注定只能向前看。
玩具坏掉了,你却拥有了ipad,衣服变小了你有了满衣柜的名牌,儿时的玩伴有了新的朋友,你也有了一帮新的哥们,记载你童年时光的老房子已经盖上了新楼,喜欢的女孩子也许已经结婚或者正要结婚,你也正讨着别人的欢心。
但假如可以挽回一切呢。
我想,每个孩子心中总有希望将时间停滞的愿望。习惯了喜新厌旧的,也就是长大了的。

我也觉得非常了得不过是又一件随着时光逝去的东西,无法阻挡,早晚会习惯有另一个东西代替它。just move on。
它却那样的又回来了。
承认自己的失败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能勇敢面对自己的失败并且昂首继续走下去的,已经是非了得之人。
这点上,我特佩服老孟。
改回原版,无论是谁拍的板,老孟其实也是不服气的。
刚改回来的那期,言语里带着稍许的抱怨。并且在之后的几期死气沉沉,毫无干劲。
形象也保持了和非诚勿扰一致,不再尝试创新突破。
但是从此他也对非常了得认真起来,不再是玩的心态。
就这么回来了。

柳岩与非常了得也脱不了干系,看非常了得也与她不无关系。
她就是逝去了的那部分。时光停滞已不易,逝去之物又复来,总要知道满足,因为时间的威力谁也无法阻挡。

从那以后,看非常了得不仅是为了欢乐,更是珍惜失而复得的感觉,这次,时间啊,我暂时赢了

西游记降魔篇

要说周星星的新片是一种什么感觉,
意犹未尽。

当最后玄奘师徒4人走上西天取经之路时,真不愿意相信故事就这么结束了。
这是一个标签化的时代,喜欢先将一个事物打上一个标签,然后快速的归类。
但是,世界上真的有那么纯粹的东西吗?

说是喜剧,却那么虐心。
说是悲剧,却总蹦出无厘头的桥段。
说是恐怖,却讲诉了爱与佛理。
也许,也只不过写给十几年前的朱茵的情书罢了。

段姑娘叫什么名字?我们并不知道,只知道她是个驱魔人,是个寨主,还有,姓段。
但大家都知道,段姑娘其实姓紫。

十几年前,许下爱的期限是一万年。
现在,嫌爱一万年太久,爱是现在。

十几年前,孙悟空失去了紫霞,万念俱灰。
现在,玄奘失去了段姑娘,顿悟成佛。

影评是最不靠谱的东西,一个人一个角度。
有宗教信仰的人喜欢从佛法中参透,
资深星迷喜欢从历史脉络分析。
他们分析的再透彻,也不会与我的视角完全相同。

儿歌三百首出场时,我就知道它一定是真经,
只是少了某些机缘巧合,并且玄奘领悟的佛法未到火候,
所以没有顿悟。
这个时期的拿着儿歌三百首驱魔的玄奘,就是一个单纯的行者。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坚信走的是正确的路,坚定的实践着。
他那时有远大的大爱理想,却缺少实现的能力和手段。

为什么渔村收沙师弟费了那么多笔墨,乍一看除了秀特效和虐心桥段,
引出二位主角登场以外,没什么作用。
其实,这是用来让玄奘失败的。
玄奘是个坚韧的人,用段姑娘的话是真正的大勇。
坚韧的人总是不怕失败,跌倒了默默的爬起来,拍一拍灰土,继续该干什么干什么。
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认准了一条道,一路走到黑。
这回,在渔村撞上南墙了。
而且是撞了好几次。

首先,揭穿骗子失败,反而被吊起来。
接着,警告村民失败,导致N个大众脸男,五岁小萝莉与她麻麻被沙师弟弄死。
沙师弟被弄上岸,用儿歌感化又失败,幸亏段姑娘出手。
段姑娘出手,亮出了法器,更是让玄奘感到自己的实力有限。
唯一算成功的就是玩命救下了小婴儿。

玄奘后来抱着师傅哭。
我觉得哭有内疚,自己没本事,才导致小萝莉惨死。
也包含了委屈,我已经很努力的去实践了,为什么却是这个结果。
我没说他一路闷头走,因为他有这明确的目标,普渡众生,是大爱!
就算因此开始怀疑自己的实践方法,也从没有改变他的目标。
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到达。
也就是因为他后来的那句为了大爱,不能循儿女私情。他知道要去哪,但是走错了方向。

后来他也是由于坚信小爱必须让位于大爱,
所以故意克制对段姑娘的爱,
就算再喜欢再喜欢,也要故意表现出冷漠,
不断的压抑自己的自然情感,
却又那么艰难,难免总是抑制不住,被段姑娘“抓住”。
违背天性,是善,还是恶?
所以也只是小乘佛法僧人。

段姑娘也是玄奘顿悟的引子,
得以去西天取得大乘佛经,普渡众生。
没有段姑娘,儿歌三百首的威力不会显现,
就因为玄奘故意的冷漠,使段姑娘气的撕碎了儿歌三百首,
又是因为段姑娘对玄奘的爱,她又将儿歌三百首粘成了如来真经。
没有段姑娘,玄奘不会体会到爱的意义。
没有经历过爱,便不会懂得给予爱,更别说给予众生大爱。
就像从来不爱身边的人,却总是口口声声说要爱世人,爱大众,
绝对是虚伪又恐怖的。
就像世博会的时候看新闻说一个志愿者父亲得了重病,最后去世,他都没有回家看过一眼,坚守在志愿者岗位上。
这种人让我感觉到毛骨悚然,脊背发凉。

爱让儿歌变真经,
爱让段姑娘死,
爱让玄奘顿悟。
很难说是哪个影响了哪个。

但是最后玄奘终于懂了的时候,段姑娘已经死了,再也没有月光宝盒重来一次。
终于一切皆已太迟,
放下还是放不下,玄奘仍然要去实践自己的理想。
他知道该怎么去做。

最后师徒四人的画面感觉特别似曾相识,
踏上旅途之后,那又将是另一个故事了。